王小川想提出中国AGI第三种可能性
王小川:对我来讲一点不虚的原因,我们对场景的思考。我们在通向AGI的路有各种坡,很多坡你不知道商业模式,也不知道场景——但我们会知道在造人。医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场景,立地是它对服务有意义,顶天是它对大模型有需求。我们砸大模型,至少有一根支柱,确保模型的技术能力变成场景的壁垒。
腾讯新闻《潜望》:多长时间追上GPT-4,多长时间追上Sora,有时间预期吗?
王小川:Sora不在我们的主线,Sora的高度、突破性、应用价值低于GPT。
李彦宏之前不是在讲百度更懂中文嘛,他很幻觉主义——你说他现实主义吗?理想主义吗?都不是。去年2月就喊出比OpenAI只差两个月,已经够有幻觉了。
腾讯新闻《潜望》:你怎么看他最近说,在中文上,文心大模型4.0已经超过GPT-4?
王小川:他举的例子你看了吗?写词写得更好。他说GPT写一个《沁园春》,都分不清楚4个字、5个字开头,他们自己也分不清楚,你可以试试。他不仅对GPT有误解,对自己的产品有误解,对国内模型也有误解,那不是活在自己幻觉中?
你得问他的团队怎么汇报工作,他怎么形成这样一个输入。这个人是一个也正直,也聪明的人,更多是信息输入不太对。
腾讯新闻《潜望》:你怎么保证你的团队给你的汇报是信息充分且正确的?
王小川:要跟大家打成一片,有共同利益。创业公司先天有优势。第一,大家都知道模型做不好,公司做不好,大家都挂了。在一条船上,都在驾驶舱。第二,大家能有充分共创,不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大厂这方面难很多。
腾讯新闻《潜望》:怎么看字节做大模型和他们的进展?
王小川:大家对他们的期待值挺高,现在低于预期。他们内部觉得没有挖到顶尖的人,应该还有机会。他们有足够多的资金,足够多的算力,足够多的人才号召力。
腾讯新闻《潜望》:他们存在组织问题吗?
王小川:存在。大概四五年前,我有一次跟李斌在聊。我当时是苹果粉,就跟李斌说,苹果的手机、手表、Pad我都买了,苹果往下造车,它的车我一定会买。
李斌说:“呵呵,苹果造不出车来。”李斌四五年前讲这话,我都惊着了。我想苹果顶尖人才有,供应链有,钱无限多,号召力也有,它具有造车的所有要素。但是苹果造了十年车,消耗了100亿美金,甚至没做出来。李斌预言了这件事。
腾讯新闻《潜望》:你的团队现在怎么设置?
王小川:现在240多人,算法技术占比70%,多位技术联创——有90后,也有在互联网时代创过业打过硬仗的。我搭班子的时候,并不是一开始就找纯小鲜肉,做以年轻人为主导的公司。今天的大模型不是靠技术理想主义推动的一件事,需要更多对现实的考虑,对技术通盘的看法,甚至有人文哲学高度的一个组织。
腾讯新闻《潜望》:团队有多少是以前搜狗的人?
王小川:百分之二三十吧。第一天开始做的时候,已经磨合过。
腾讯新闻《潜望》:有人会说搜狗在浏览器和搜索都不是第一,为什么原班人马可以在大模型上干到第一?
王小川:那我也想问,还什么都没干过,凭什么干第一呢?一定要看背后语境。
能在那个时代把搜索做到18%市场份额,换任何一个其他人都做不到,在全中国。这是一个完全死局的东西活到现在。而且你为什么只看浏览器和搜索,不看输入法?输入法反而是离大模型最近的产品,它是把互联网压缩成一个语言模型,输出next token。
腾讯新闻《潜望》:搜狗的经验对大模型创业的帮助是什么?差异是什么?
王小川:我们完整经历过整个体系,方向感我们特别好,实操中需要更多大模型年轻的researcher或博士操刀。
腾讯新闻《潜望》:你在搜狗提出过有名的“三级火箭”理论,今天大模型的“三级火箭”是什么?
王小川:可能不需要三级火箭了,现在分成三层:能力、场景和应用。很有可能能力和场景就已经决定应用的成败,应用上的外挂会少很多。
腾讯新闻《潜望》:搜索会成为你们的包袱吗?
王小川:还好。今天不是做好搜索,而是用好搜索,这是很大区别。各种调教模型怎么用搜索。
腾讯新闻《潜望》:你刚才提到搜狗的经历是在死局里找出路,最难是什么时候?
王小川:比百度晚这么久,怎么办?我们找出做输入法、浏览器的一套打法。
在战略选择上,到底跟随百度还是绕过百度?决策有不同的意见。搜狐想跟着百度背后走,正面进攻百度的搜索,那会的提法叫“我的天职是搜索”——这是老张(搜狐创始人兼CEO张朝阳)定的slogan。我力图定的叫“搜狗从上网开始”,强调入口。对搜狗定位理解不一样,影响到战略决策,比如浏览器到底该不该做,到后来是推荐引擎该不该做。
2011年我调了一个小50人团队做推荐引擎,那会推荐是未来,流量分发比搜索效率高。但集团内部并没达成一致。
腾讯新闻《潜望》:那时字节快出来了?
王小川:对,战略方向的选择是一个公司成败关键。
腾讯新闻《潜望》:搜狗如果做什么可能会比今天更好?
王小川:在当时,我们想走的路线是做推荐,2011年已经开始做了。我听到说字节是怕得要死了。但(我们)组织上并没有把它变成最重要业务。我当时跟清华沟通,和清华有联合实验室,提法就是搜索不是未来,不要搞搜索了,我们搞推荐去吧。只是学校过去了,我们没跟进。
腾讯新闻《潜望》:后来那50人团队怎么样了?
王小川:到2012年就开始在讨论(搜狗)是不是卖给360,更多是讨论上层稳定性的问题了。
腾讯新闻《潜望》:今天在大模型战局中的你和当年的你有什么不一样?
王小川:以前比百度晚三四年,这次在时态脉搏下做事。同时,自己能完整做主,这次我把自己名字放进去,也投钱进去了。
腾讯新闻《潜望》:为什么当时你没有想到一个选择是我要从搜狐、搜狗出去,为什么一直留在那里(一干快20年)?
王小川:这是个人特质。你就是觉得信仰老板,信仰一件事情往前走,有阻力克服。当时资本结构不太顺利。2008年之后老张不相信浏览器,把我拿下,我想的不是离职——我想的是,得回到做CEO的位置才行。(我用了)18个月。
腾讯新闻《潜望》:那段被边缘化的经历,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王小川:边缘化是人生重大变化。以前人也挺温和,但其实你不问世事,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到后来,你对更多人有更多尊重、更多体谅。我们都讲“千面英雄”、“自然时刻”,人进入自然时刻才能成熟。
腾讯新闻《潜望》:后来搜狗发生了一系列的事,包括和360、阿里谈判,和360、腾讯谈判,后来接受腾讯投资及并购,你是怎么走每一步的?
王小川:这都往事了。我经历过那么多挫折,今天遇到困难,成熟度会高一些。跟大厂的关系,你能理解他们要什么。虽然搜狗没有做成大厂,但是拆开看里面,我们承受和经历了大家不能想象的东西。
腾讯新闻《潜望》:有人评价说,你的成功经验有一项是“有丰富的和巨头共舞的经验”,你认为这是你成功的一项秘诀吗?
王小川:不关键,关键是对技术的热爱以及把技术变成价值的一种追求。你带着这种信念跟巨头谈,用价值感染他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