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啸虎讲了一个中国现实主义AIGC故事
“这是典型的FOMO嘛”
腾讯新闻《潜望》:我问2023年中国大模型卷了一年卷出了什么?一位投资人告诉我,卷出几家大模型创业公司。
朱啸虎:再过一年再看看吧,这几家能有几个还在?
腾讯新闻《潜望》:他们每一家你都看过吗?
朱啸虎:我一看见这个概念就知道没戏的,没有可能性的,我一个都不聊。我都很熟的。王慧文(美团联合创始人、光年之外创始人),我这么熟,我都不愿意去找他和他谈这个事。
腾讯新闻《潜望》:你属于他上一场战争里的敌人战队——他在美团阵营、你在饿了么(作为投资人)。
朱啸虎:没有、没有,和他私交很好的。
你说这些创业公司有啥资格、有啥条件去做大模型?百川发布了给游戏的NPC(角色大模型),你有啥数据去训练游戏的NPC?大厂有大把、大把的数据。我们让一家公司去体验了一下,没看出任何差别。
腾讯新闻《潜望》:当王慧文振臂一呼,说要入局大模型的时候,你是什么反应?
朱啸虎:大家冷静一点,让子弹飞一会儿。飞半年,你就知道到底行不行了。
腾讯新闻《潜望》:一个正常的投资人不应该是,我先想办法入局再说?
朱啸虎:很便宜的话入局,大家还试试。这么贵的估值,去那干嘛啊?
我根本聊都不愿意聊。现在和这个“四小龙”时不一样,“四小龙”是在资本泡沫时期长大的,一轮加一轮呢,根本不停的。你到今天为止,现在谁还能融下一轮?今天这个国产大模型基本都要找政府拿钱,政府的钱现在也不好拿了。而且,估值已经抬到这里了,你后面的估值怎么弄?
腾讯新闻《潜望》:王慧文携5000万美元入场和突然的病退离场,在大模型战事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朱啸虎:这就是技术男的浪漫主义,王慧文没有想明白这个事,他的擅长在商业化。他一开始如果做应用,结果肯定比现在要好很多。
那个时候,大家就FOMO情绪比较高涨的时候。
腾讯新闻《潜望》:怎么看一些基金在这波大模型公司中的布局?
朱啸虎:有些是典型的FOMO嘛,就是Fear of Missing Out,怕错过。
腾讯新闻《潜望》:你不怕错过?
朱啸虎:我们无所谓的,我们有啥好错过的?当年移动互联网刚出来,大家想做中国本地化OS,后来这些公司都在哪里啊?
我们投了点心操作系统(李开复旗下创新工场孵化的第一家公司),后来还好,被百度收了。今天的大模型也要等大厂收,今天大厂怎么收啊?移动互联网的时候还没有反垄断,我们还赚点小钱嘛。
腾讯新闻《潜望》:如果你现在有一亿美金,必须要投场上的这几家基础大模型公司,你会怎么投?
朱啸虎:我和王小川在开会的时候见过。我说如果没有反垄断,我愿意投王小川的。至少能卖给腾讯或者阿里。有了反垄断,我不知道怎么退了。所以,我在会场上就和他说,不是说和他关系不好不投他,确实我不知道怎么退,所以大模型我就不愿意看,就不和他聊了——我和王小川说过的。
腾讯新闻《潜望》:你会投一家,还是投多家呢?一亿美金哦。
朱啸虎:王小川至少技术靠谱的,人也靠谱的,和大厂关系也还可以。
腾讯新闻《潜望》:如果一亿美金不一定非要投这几家基础大模型公司,而是用来布局整个AI赛道,你会怎么用这笔钱?
朱啸虎:应用啊。现在我们都是两三千万人民币先进去,好的话持续追加。
你十个人找不到PMF,一百个人同样找不到PMF。花钱是无效的。找到PMF以后速度上去很快,也不用烧很多钱。第二,管理销售能力是稀缺的。
腾讯新闻《潜望》:2024年会涌现中国大模型公司的并购或收购潮吗?——就像之前你见证过的美团与点评合并,或者阿里收购饿了么。
朱啸虎:技术的人,都是不相信我比别人差的。你说这个怎么合并?(笑)
第二,现在谁愿意并购啊?而且今天并购,如果大家都用LLaMA开源改一改,有啥东西是我没有的?我有数据,有场景,你有啥?你就有几个人。
现在可能并购就是为并购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值多少钱?你能花多少钱?和以前那个时代是完全不一样的。
腾讯新闻《潜望》:这些大模型公司的出路在哪?
朱啸虎:我也不知道。我都不愿意去关心这些事情。今天我对所有的公司就说,你有多少收入?你能不能不烧钱?都只关心这个。
腾讯新闻《潜望》:你在之前的采访中说,上半年投了大模型的投资人下半年后悔了。这是他们告诉你的,还是你猜的?
朱啸虎:这个就不好说了。肯定有人后悔的。
关键你下一步钱真的不好拿,你现在手上钱又不够。真的很尴尬。你GPT-4到底干不干?——不干,你和别人有啥差异性;你干,万一别人GPT-4开源,你又好后悔。你要做垂直场景,垂直场景哪一个你有优势?
腾讯新闻《潜望》:很多大模型公司现在沿着王慧文提出的“双轮驱动”在做。
朱啸虎:怎么双轮驱动?你双轮能转起来吗?有哪一个大模型双轮转起来的?百度,我说实话都不敢说自己双轮转起来。百度至少还有很多场景,文心一言至少做得早,至少有100万DAU。它也不敢说今年双轮驱动转起来了。
腾讯新闻《潜望》:但就在今年2月,月之暗面刚融了10亿美金,投资方是阿里、砺思资本、小红书等。据说其他大模型公司也在做这样大笔的交易。这意味着市场上仍然有人愿意投,而且不少。
朱啸虎:主要是大厂,大厂还是FOMO,怕自己错失。月之暗面大部分钱是阿里出的。
腾讯新闻《潜望》:阿里和月之暗面会形成微软和OpenAI这样的模式吗?
朱啸虎:需要看阿里的投资部和内部的调节了。这个还不一定,阿里内部也有好几个团队在做,这到底是要看谁好用,业务部门才会用。
腾讯新闻《潜望》:其他巨头接下来会也这么大笔地投资或者干脆并购一家大模型公司吗?
朱啸虎:关键是对内部团队的信心了。现在看来,大厂就阿里展现出并购意愿。不像以前,大厂都有并购意愿。但阿里今天愿意出的钱,和以前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啊。
字节应该是没有并购意愿的,觉得自己能做。百度肯定觉得自己能干。腾讯现在不好说,腾讯内部好几个团队在做,但至少目前没有看到强烈的并购意愿。而且腾讯一贯思路是不急的,在后面慢慢跟,它有场景、有数据,你看腾讯从游戏到视频到音乐到文学,都是在后面跟着跟着第一了。
腾讯新闻《潜望》:你怎么看美团收购光年之外?虽然这个很特殊。
朱啸虎:完全是给老王(王慧文)一个解脱了,而且基本是投资人把本金拿回来。这也是一个警示——以后的并购,如果不是那么成功的并购,可能就是让投资人拿点本金加利息回去。大厂都不是那么财大气粗,并购和以前没法比的。如果就是让投资人拿点本金加利息回去,那投资有啥意思啊?
当然月之暗面如果证明自己,大模型能追上闭源水平、能做到GPT-4.5或GPT-5,收购是有价值的。但如果只做到开源水平,就收个团队,你能给多少钱?中国大模型的进展,如果追上开源,至少你还有存在价值;如果追不上开源,就没有意义了;如果追上闭源,你才能有独到的额外的价值。
腾讯新闻《潜望》:对已经入局的同行们,你想说什么?
朱啸虎:(想了好久)这个他妈的不太好说,对吧。
(又想了好久)我觉得这个事大家……这个不太好说,这个不太好说,这个不太好说。
反正他们也无所谓,他们钱多,说实话。
“这就是我不建议
国内创业者用国内大模型的原因”
腾讯新闻《潜望》:中美在这波大模型浪潮中,差异有多大?
朱啸虎:说实话在AIGC这波,中美差距还是非常大。美国是在底层大模型,投入越来越大,像OpenAI说十万张GPU卡连在一起。在中国是不可能的。
美国你看AI的应用创新,说实话只有两条路,一条要么非常、非常薄,因为底层大模型太强大了,所以上面叫套壳应用。另一层是看上去很伟大,但肯定走不通的,像Pika。这种目标很伟大,AIGC生成视频、电影。但这条路可能在几年之内都看不到走通的可能性。
中国反而相反,中国在“当中”的多一点——底层大模型不够强大,我在上面加的东西可以比较多。我在上面做增值服务,为客户马上能变现。这种在中国有机会。美国这种几乎没有,因为底层大模型太强大了,上面创业公司能做的很少。中国套壳,现在肯定没人看的。在中国也套不了壳,因为大模型本身功能也就那样,必须在上面有value add。
(中国)整出200多个大模型有啥意义呢?没啥意义。但在应用层有很多创新。中国在数据和应用场景上是远远超过美国的。
腾讯新闻《潜望》:你为什么不去美国投AI?
朱啸虎:我们美国有团队的。2023年我们上半年每个周打一个电话,中美之间交流AIGC有哪些信息——美国看哪些项目,中国看哪些项目。打了半年我不打了,没有意义。
美国四大模型确实很牛逼,中国投资投不进去,今天的估值投进去也没有意义了。中国有场景,中国电子商务比美国远远发达,后来美国公司就:卧槽你们怎么做出来的?感觉很惊讶,在美国做不出来你知道吧。
我再给你看一个,普通的2G电话,接起来变成虚拟直播,帮你做推销,今年马上直接点击购物了。你如果签代言人,可以让王一博给你打,转化率至少比2G电话翻一翻。我给中东投资人看,中东投资人惊呆了:卧槽,这是什么东西?他都没看到过!这都是中国的创新啊。中国在销售营销当中创新太多了。
腾讯新闻《潜望》:在你看来,中国的AIGC应用已经大爆发了?——外界没有人这么说。
朱啸虎:已经大爆发了。大家都不知道!因为都是to B应用,消费者都不知道,你知道吗?
腾讯新闻《潜望》:投资人也没有人这么说。
朱啸虎:他们都没看到,这些公司都不烧钱的,所以根本无所谓。
腾讯新闻《潜望》:中美两边的融资环境呢?
朱啸虎:美国确实,像Pika,大把钱可以砸进去。中国你今天一个公司,做垂直模型的,没有商业化收入,一亿美金估值现在都没人投了。
一亿美金估值现在没有人投!可以告诉你。
腾讯新闻《潜望》:这个变化是2023年中开始?
朱啸虎:对,6月份以后。所以你前面最多几千万美金估值融个两轮,后面的出路在哪里?必须靠自己造血,自己找商业化场景。
腾讯新闻《潜望》:怎么看中美大模型公司和巨头的关系?
朱啸虎:在美国,大部分会被巨头并购。中国是很难,即使被并购,也很难出好价格,就是买个团队。说实话,今天(中国)大模型有什么差别?
腾讯新闻《潜望》:所以不该拿着锤子找钉子。
朱啸虎:现在200多个大模型拿着锤子找钉子,找不到啊!
现在我找到了钉子,找一个锤子是容易的。为了这个钉子,可能我找一个很小的锤子就行了。不需要那么高、那么大的锤子。
腾讯新闻《潜望》:现在大模型牌桌上的明牌是什么?
朱啸虎:现在开源比非开源落后一代,但长远来看,开源肯定会赶上来。
腾讯新闻《潜望》:拾象创始人李广密的判断是,开源模型追不上闭源模型,而且差距肯定会越来越大,大模型很像芯片或者Space X。从人才密度看,LLaMa也还不够,他认为硅谷大模型的核心secret在OpenAI、Anthropic和Google这三家公司。
朱啸虎:现在OpenAI技术迭代曲线还比较陡峭,开源肯定比非开源落后一年甚至一年半。但等非开源技术迭代曲线缓慢下来,开源会上去的。OpenAI就一两百个工程师,开源的全世界几百万、几千万工程师在用,怎么可能一直比非开源的落后?就像安卓,今天比iOS差吗?肯定不会。
就在于十万张卡到底能不能出来?到底“大力出奇迹”会不会一直下去?如果十万张卡还能“大力出奇迹”,那确实牛逼的;如果十万张卡不能再显著提高性能,就放缓了。技术迭代曲线只要放缓,开源立马就追上去了——谁能永远保证保持秘密,没有秘密可言的。
腾讯新闻《潜望》: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的观点是,开发方式跟以前不一样,以前所有人都可以贡献到开源,现在开源本身还是中心化的,开源的贡献可能很多没有经过算力验证——你怎么看他这个偏技术推论式的判断?
朱啸虎:应用层会更偏向开源,尤其对中国开发者,用开源至少你不担心被别人抄嘛。国内大模型,说实话你在它们上面盖房子,还是担心别人抄你。模型和应用的技能完全不一样,模型需要科学家,这些人对技术懂得很深,而且不需要很多人,只需要精干的人。应用,你需要对场景、市场投放、销售非常了解,和科学家是完全不一样的技能。
腾讯新闻《潜望》:大模型公司理想化的想法是,我一手做最牛的模型,一手做最牛的应用。
朱啸虎:这就是我不建议国内创业者用国内大模型的原因。你用国内大模型,你做得好,肯定别人会抄你。他们都是做大模型,确实不懂应用啊,但你如果基于它上面做得好,它抄你是容易的。美国有清晰分工,国内大模型公司知道自己大模型比美国落后,然后都想做,那创业者肯定更不敢用它。我一直和国内创业者说,千万不要在别人地基上盖房子。
腾讯新闻《潜望》:OpenAI是不会做应用的?
朱啸虎:它是被逼做一个GPT出来。它确实没发现应用者在上面做很多场景,做了GPT出来展示一下。美国前端场景都有人做,微软为什么和OpenAI合作?微软有一堆场景,OpenAI自己去做也没优势,必须和别人合作。现在美国很明显,大模型以后就是云服务的组成部分。
腾讯新闻《潜望》:杨植麟团队你怎么看?
朱啸虎:我们投了他的上一个公司。他人是很厉害的,大模型确实比较适合他。他做科研是可以的,但我不知道他怎么商业化。妈的,王小川也一样的。
他们(月之暗面)在国内大模型上领先,但长远还是要证明自己价值,至少能追上美国开源。如果能超过开源,他这个团队是真的有价值了。
腾讯新闻《潜望》:还有一家大模型公司,MiniMax呢?
朱啸虎:那个时候我们就没聊过,因为开始就很贵。同样的一个问题,他……哎——这个不点评了,不点评了。
腾讯新闻《潜望》:你的观点比很多人都更激烈,在线下被同行或者创业者怼过吗?
朱啸虎:没有啊,我问的问题都回答不了啊。谁能回答出来?
我希望被怼,关键是谁能回答出来。你商业化场景在哪?你的数据在哪?都不知道的。你自己去和他聊就知道了。
这个真的比“AI四小龙”还差。“四小龙”进入的时候竞争对手还没那么多,市场就五六家、七八家,竞争没那么激烈。还有两三年的黄金时期,收入做起来了,到后面才是杀价格。
现在200多大模型。大模型2023年年初,一千万私有化部署一个,到6月份五百万部署一个,到年底一百万都不要。给央企部署一个私有化大模型,不要一百万人民币。一年时间就价格杀到地板价去了。怎么搞?创业公司怎么搞?这么早就陷入价格战,大模型公司就会很难单独生存。
今年就可以看出大模型本身是不是好的商业模式,多少OpenAI的用户会因为价格差异迁移到Google的Gemini——OpenAI 20美金一个月,Gemini 10美金一个月。我们美国团队已经有一半人切换到Gemini,一部分是因为价格,另外一部分是因为Google的ecosystem。
三星的AI手机已经绑定Google Gemini。下面就看苹果的新iPhone会绑定哪个大模型,会向大模型公司收多少钱。
腾讯新闻《潜望》:OpenAI后面会怎么样?
朱啸虎:如果有1/3以上客户迁移,那估计只能卖给大厂了。
腾讯新闻《潜望》:有人和你观点一致吗?
朱啸虎:现在肯定有很多。大家不大说而已。
腾讯新闻《潜望》:其他人为什么不大说?
朱啸虎:我也不知道。
腾讯新闻《潜望》:你说这些有压力吗?
朱啸虎:我也没啥压力。哎呀,现在大家都比较明确的一点,企业都至少别烧钱——今年投资人的共识是这个——所有企业别给我烧钱,都自己造血。
腾讯新闻《潜望》:从第一天起不烧钱是今天的创业新趋势。
朱啸虎:对啊,后面有没有人投资不知道的,所以每一轮都要当成最后一轮!千万别烧钱。
腾讯新闻《潜望》:怎么退出?
朱啸虎:退出再说啊。你不烧钱,这个至少就有机会,现在就要活下去!
像《繁花》讲的一样,要活下去!
真的,一步一个脚印,活下去再说!活下去就有机会。
腾讯新闻《潜望》:《繁花》好看吗?
朱啸虎:好看,很好看。
腾讯新闻《潜望》:好看在哪?
朱啸虎:确实那个时代大家真的可以搏一下。
今天就别搏了,就是要活下去!
发表评论